那么,它们到底
经历了哪些变化呢?
苏州历史上出现的城门
不止八座!
受各种因素影响,历史上苏州城门的数量并非一成不变。
《吴地记》载:阖闾城四周辟“陆门八,以象天之八风,水门八,以象地之八卦”。陆门八座是:西阊门、胥门;南盘门、蛇门;东娄门、匠门;北平门、齐门。八门之名史载不一。
《吴郡图经续记》所载,无平门而有葑门,而说平门一名巫门,与赤门二门都不在八门之数。吴时东门不开,“欲以绝越也”。
唐时八门都开。
宋初填塞蛇、匠二门,留阊、胥、盘、葑、娄、齐六门。
南宋时为便于守卫,只开五门。
元末张士诚占据苏州后,在六门添造了月城。
太平军攻占苏州后,曾将月城拆除。失陷后,清廷又将葑、娄、齐、胥、阊五门的月城恢复。
民国时期,先后增辟和重辟金门、平门、相门和新胥门。
1949年苏州解放时,共有阊门、胥门、盘门、葑门、相门、娄门、齐门、平门、金门、新胥门十座城门,解放后大部分城门陆续被拆除,仅存盘、胥、金三门。
近年来,苏州高度重视古城墙的保护和修缮工作,历经数次古城墙修缮工程,先后修复了阊门、相门、平门、娄门、齐门五座城门及相关部分城墙。
古城墙历代的长度变化
让你意想不到!
苏州城不但平面布局独特、结构复杂,且规模宏大、价值巨大,城墙的长度不容小觑。
历代苏州城的城墙
长度有何变化呢?
先带你一图读懂!
▼
春秋时期围绕阖闾大城周围47里建造,当时吴国的国力强盛显而易见;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下令拆除郡县城墙,因此苏州古城墙受到毁灭性打击;
到了东汉时期,长度为23.983公里;
盛唐时期,23.558公里,外观凹凸有致;
元代,24.883公里,除了长度,在厚度上也有提升,同时加深了战壕;
明朝由于战争,损坏严重,重修后的长度为19.117公里;
清朝改筑,恢复为25.920公里。
苏州内城墙的“大变脸”
光阴流转
苏州城内的城墙
也经历了不同的“变脸”阶段
▼
◈土城墙阶段
公元514年修筑的城墙是土墙,城墙用泥土夯筑而成,唐乾符二年(875),苏州刺史张搏重筑苏州城墙,南北十二里,东西九里,周长四十二里三十步,均采用土城墙。
◈砖头城墙时期
随着隋唐时期火药的发明,土城墙的强度不够。苏州已知最早的砖墙诞生于后梁龙德二年(922),高二丈四尺,厚二丈五尺,内外有濠(有内、外城河),城墙筑有凸出的“马面”,改变了城墙的固有形象。
◈女墙增置
南宋时期,绍定二年(1229)郡守李寿朋重建苏州城墙,随后女墙增置,也就是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,可掩护,可瞭望。
◈城门外增建瓮城
朱元璋军队使用火炮等武器围攻苏州,城门遭到损坏,明朝建立后再度大规模修建,“瓮城”设置出现。
◈清朝改筑
清朝时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筑,高二丈八尺,女墙高八尺。
现在能看到的苏州砖石古城墙多为明、清时期遗存。由于自然磨损、城市发展等多种原因,多数古城墙损毁严重。自1976年起,苏州市政府逐步开始对古城墙进行保护修缮,相继修复了盘门、胥门等重要节点。2000年以来,苏州市政府又对平门段、阊门段、相门段、齐门段古城墙进行了部分恢复。
2021年,保护区、姑苏区对胥门南段砖石城墙进行了修缮,项目历时4个月,有效保护了该段城墙的历史风貌。
掠过千百年的时代烟云
古城墙仍默默挺立
无言见证着时代的变迁
这次,它们的“成长史”
你get了吗?
来源:苏州姑苏发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